说好的猪价下行周期,为何猪价却大涨40%问题出在哪儿了?

  权威数据统计分析,到今年的6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最高峰,有4500万头,随后的三个月虽然下跌,但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依然比正常保有量高6%。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猪价应该处于下行周期才对,

  权威数据统计分析,到今年的6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最高峰,有4500万头,随后的三个月虽然下跌,但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依然比正常保有量高6%。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猪价应该处于下行周期才对,可从10月上旬至今猪价的涨幅已经超过40%了,下行周期之下猪价却大涨,问题出在哪了?

  为什么说当下处于生猪价格的下行周期?

  猪价的涨与跌主要还是看国内生猪产量和猪肉需求量之间谁高谁低,产量高了那么猪价就要跌,需求量高了那么猪价就要涨,从目前的生猪产能来看,猪肉的产量应该是要高于需求量的,所以猪价应该下行。

  我国猪肉供应量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内自产猪肉,另一个是进口猪肉。据统计,今年的1-3季度,我国猪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了31.9%、40.2%和43.1%,预计全年的猪肉产量将会达到5400万吨以上。要知道2017年我国国内年猪肉消费量为5481万吨,2018年为5595万吨,大家可能觉得这不是还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吗?那你就错了,因为还有进口猪肉,虽然专家预计四季度我国每月猪肉进口量将会下降到20万吨左右,但预计全年猪肉进口量能达到370万吨,也就是2021年我国猪肉供应总量为5870万吨,比2017年和2018年的猪肉消费量量都高,据此也就可以推断当下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猪价却大涨40%

  从10月中旬开始,猪价就开启了上涨模式,尤其是10月的下旬和最近几天猪价迎来了两次强力上涨,两次上涨后猪价的涨幅也达到了40%。从最低时候的12.86元/公斤上涨到了当下的18.11元/公斤。包括浙江、福建、江苏、重庆、四川在内的几个地区猪价更是直逼20元/公斤。

  问题出在哪?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应该是下行周期的猪价却迎来了大涨呢?原因是来源于供需多方面的:

  养殖端:虽然数据显示,养殖端的生猪供应当下应该是过剩的状态,但由于近期猪价的上涨,以及对后续猪价的乐观心理,养猪户卖猪的积极性反而大不如前,致使市场生猪流通量并没有数据看起来的那么理想,也就是供应量并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正常水平。

  消费端:近期多地降温降雪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猪肉消费,另外,猪肉涨价后不少消费者担心后续猪肉继续涨价而选择将腌制腊肉腊肠的时间提前,还有的干脆一次性大量购买猪肉囤积。此前长时间高价猪肉降价后也会激起养猪户吃肉的兴趣。此前高涨的蔬菜价格也是猪肉需求上涨的推手。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短时间的猪肉消费已经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这样养殖端卖猪量是下降的,消费端吃猪肉却在增加,一增一减之间就促使了生猪价格在下行周期迎来了上涨。

  生猪涨价能持续吗?

  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难以持续。首先养殖户的惜售是有时效的,按照我从市场了解的情况看,养猪户普遍不看好腊月猪价,预计多数养猪户都会在腊月到来前将猪卖掉,也就是说养殖端的惜售对猪价的影响是有希望持续到12月底到1月的中上旬的。而且据统计,从今年3月份开始,规模化猪场每个月的仔猪出生数量都达到了3000万头,而且是随着母猪存栏量的增加,仔猪出生数量是递增的。到今年9月末,我国生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10月份的生猪屠宰量是3023万头,预计后面几个月会继续增加。

  其次,消费端的提升也难以持续下去,腊肉腊肠需求总量一定,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需求将会走低,加上猪肉价格的上涨,蔬菜价格的走低,猪肉的消费热情也会“降温”,囤积猪肉需求也会随之下降,猪肉消费最终会转为以日常消费和餐饮消费为主,而餐饮消费受到近期部分地区不太平的影响,难以爆发式增长。

  综合来讲,短时间猪价上涨是能持续的,但长期来看,随着养猪户集中出栏的出现和消费端消费热情降温,生猪供应过剩的现状将会体现出来,届时猪价会再次进入下跌通道。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